8月13日下午,山東省委書記劉家義來到桓臺縣馬橋鎮,深入鎮內一嚴重內澇廠區,現場指揮搶險救災。
“政事兒”注意到,因為當地積水嚴重,劉家義和其他工作人員等乘坐了不同的交通工具前往。山東電視臺畫面顯示,劉家義等人先乘坐沖鋒舟,然后一行6人站在在一輛裝載機的鏟斗上前往內澇區。

據介紹,因附近杏花河漫溢嚴重,位于馬橋鎮大成路的一廠區出現嚴重內澇,積水最深處達2米。當天下午,劉家義來到這里,邊走邊察看道路兩側受災情況,詳細了解內澇原因,詢問附近群眾和廠區工人是否都已安全撤離。越往前走,積水越深,劉家義登上沖鋒舟,深入內澇最嚴重的廠區,與在場水利、安全、環保專家一起,研究搶險應急方案,叮囑大家密切關注廠區積水情況,千方百計控制水位上漲,排除各種安全隱患,堅決防范安全事故發生。在馬橋鎮政府,劉家義現場召開會議研究解決該廠區內澇問題。13日上午,劉家義還在距離馬橋鎮一百多公里的山東省水利廳召開省防汛防臺風指揮部成員會議。前一日,同樣是裝載機,也成了劉家義的交通工具。8月11日、12日兩天,劉家義在壽光市現場指揮搶險救災工作。據齊魯網報道,8月12日上午,壽光彌河出現三處決口險情,320省道被水毀,劉家義冒雨乘坐裝載機深入一線,現場指揮抗洪搶險。

到達現場后,劉家義立即指揮調度救災,強調要盡快調齊配全救災物資和工具,加派人手,嚴防死守,確保堵住漏洞,不發生新的險情。在彌河和張僧河交叉口,幾百名部隊官兵一字排開,傳遞沙袋,加固大堤。劉家義感謝部隊官兵的辛勤付出,他不顧道路泥濘和河堤裂縫,同部隊官兵一起步行至河堤深處,察看險情、指導救援。劉家義說,越是到關鍵的時候,人民子弟兵越是沖在最前線,用鋼鐵之軀保衛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我們大家都要感謝子弟兵,希望大家發揚部隊優良傳統,再接再厲,分秒必爭,和地方救援力量一起,加高加固大堤,確保下游群眾和企業絕對安全。“政事兒”了解到,臺風“利奇馬”于8月13日14時停止編號,對山東影響結束,其帶來的過程降雨量是山東有氣象記錄以來最大值。山東全省平均降雨量165.9毫米,16市均出現暴雨以上降水,多地降雨量突破歷史極限值,最大點降雨量為濱州鄒平縣尚莊站692.0毫米。據山東省應急管理廳截至8月13日7時的統計數據,受“利奇馬”影響,山東16市117個縣(市、區)、853個鄉鎮(街道)373.19萬人不同程度受災。全省緊急轉移群眾37.12萬人,所有緊急轉移群眾均得到妥善安置。農作物受災面積478.95千公頃,倒塌房屋3318間。因災死亡5人、失蹤7人,其中1人因抗洪救災犧牲。全省因災害損失巨大,相關災情數據正在進一步統計。
http://www.sxshunyi.com/ 裝載機配件